海峡时报指数仍在3,300点挣扎;不用灰心!
文: 颜子伟 (译:麦美莹) 2013年02月22日 展望
迎难而上,遇强愈强!
这句话可能是很多投资者的心声,但去年尾当股市开始其升势前,部分投资者感到意兴阑珊。可是,如果投资者有这样的念头是可以体谅的,因为恐惧及劳累令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自从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及两年前欧洲债务危机浮现后,投资者在心力及财力上已越来越感到疲惫,因此连投资于股市的心情也欠奉。 谁可以怪责这些投资者?因为在过去6年,股市接二连三地受到危机的打击。谁可以有把握的说欧洲经济不会表现差劲?因为除了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去年答应无限量购买主权债券后令信心恢复以外(但至今还未有任何行动),似乎大部分问题还是未有获得解决。
信心是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它对市场情绪带来直接影响,而情绪就是在过去三个月来一直推动环球股市走高的催化剂。
提升情绪的主要动力分为两个部分:量化宽松政策及缺乏坏消息。无可疑问,来自量化宽松第三期(QE III)的热钱,一直在推动股市走高; 而由于市场没有坏消息出现(与2011及2012年的情况截然不同),让投资者有信心重回市场,虽然当升势在去年11月中开始时,很多人还没有察觉到。
当股市继续走高时,不知所措的投资者继续等待无从捉摸的调整出现,但后者似乎不见踪影,而在过去整整三个月里,有意义的调整并没有出现过!
错失机会的投资者
如果投资者错失了这次升势,并正在等待另一个进场机会,那么目前的盘整/调整是让我们进场的好机会。
我们通常听到最多的抱怨是股市经过三个月的升势后,股价有点“过高”,但大家不可以忘记,股市今天的价格反映了投资者对经济未来六个月的展望,如果我们老是以“11月的价格”来相比,投资者如果想再进场就比较困难。
那些不愿意以“市价”进场的投资者就好像那些认为食物价格比三个月前高而拒绝进食的人。不过,我们当然可以选择不作投资,但我们总不可能饿着肚子。可是,历史教训我们,当每个人都进场时,大部分投资者都会一窝蜂进场,即当价格飙升,而每个人都在赚钱的时候。这跟产业市场是不是很相似?我们都不愿意在楼价便宜时买楼,但当楼价高企时,买楼的人却大排长龙,就是因为怕输的心理?
投资者将会很快再次进场,因为在多个原因下,股价今年很可能会升得更高。而买家只会在海峡时报指数升至4,000点才会蜂拥而至?? !! 噢,这只是开个玩笑!
调整不会维持过久的原因
正如之前提到,有意义的调整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对于那些还未有进场及那些最近把手头上的股票卖出的投资者来说,当然希望调整的幅度比较大。
健康的调整对股市的长期走势是好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约10%或更大的调整幅度可能不会出现。
除非基本环境出现变化,即刺激这次升势的理由消失了,否则,任何调整应被视为一个进场的好时机。首先,这次的升势是受到热钱流入股市所推动,而除非美国及日本突然把印钞机的插头拔出,否则,金融系统还有很多流动资金来等待弱势时出击。热钱、存放在低收益资产的资金及闲置着的资金正等待进场,并会为股价带来支持。
QE III 注入了大约450亿美元于金融系统中,而这些资金需要找到一个落脚点。除了投资于低收益资产像政府债券(回报很低)外,部分资金将会流向股市,以寻求较高回报,况且目前的风险胃口已经增加。环球经济重新带来的信心也将会逼使资金买入美国债券,因此,股市将会成为其中的一个受惠者,因为人的贪念会支配这些资金寻求风险较高的资产。
除了因为政府大量印刷钞票而流入的资金,以及高风险资产受追捧成为大势所趋外,另一个将会继续推动股市走高的重要因素是,闲置着的资金正等待着进场。
这些资金是属于那些错过了这次升势的投资者,他们是最焦急的一群,而焦急的意思是他们将会为利而变得贪婪并害怕再次错失机会。这些投资者只是在等待调整或乐观催化剂的出现,好让他们再次进场。
看不到会令这个小型牛市结束的理由
没错,美国股市进入了调整模式,而亚洲股市开始跟随,因为害怕美国联储局会提前结束刺激措施。可是,美国经济还未有完全恢复过来,让联储局可以这样做。因此,联储局很可能会采取这个步骤的“谣传”只不过是牛市想找借口稍作喘息。
有消息指出,中国政府要求地方当局限制产业买卖,令上海综合指数下跌3%。这则新闻可能会令人真的有点担忧,但地方政府一直以来都阳奉阴违,理由是减少卖地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收入,而这正是为何中央政府花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未能抑制楼价。
除非新的危机出现,或者是各国政府的政策出现基本变化,否则目前的调整可被视为一个技术性的调整,并不会改变今年的上升趋势。
上证综合指数预期会在2,230至2,250点找到支持,而海峡时报指数、道琼斯工商指数及恒生指数则分别将会在3,160至3,230点、13,450至13,600点及22,000至22,400点找到支持。
Source/Extract/Excerpts/来源/转贴/摘录: 新加坡股市资讯网
Publish date: 22/02/13
文: 颜子伟 (译:麦美莹) 2013年02月22日 展望
迎难而上,遇强愈强!
这句话可能是很多投资者的心声,但去年尾当股市开始其升势前,部分投资者感到意兴阑珊。可是,如果投资者有这样的念头是可以体谅的,因为恐惧及劳累令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自从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及两年前欧洲债务危机浮现后,投资者在心力及财力上已越来越感到疲惫,因此连投资于股市的心情也欠奉。 谁可以怪责这些投资者?因为在过去6年,股市接二连三地受到危机的打击。谁可以有把握的说欧洲经济不会表现差劲?因为除了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去年答应无限量购买主权债券后令信心恢复以外(但至今还未有任何行动),似乎大部分问题还是未有获得解决。
信心是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它对市场情绪带来直接影响,而情绪就是在过去三个月来一直推动环球股市走高的催化剂。
提升情绪的主要动力分为两个部分:量化宽松政策及缺乏坏消息。无可疑问,来自量化宽松第三期(QE III)的热钱,一直在推动股市走高; 而由于市场没有坏消息出现(与2011及2012年的情况截然不同),让投资者有信心重回市场,虽然当升势在去年11月中开始时,很多人还没有察觉到。
当股市继续走高时,不知所措的投资者继续等待无从捉摸的调整出现,但后者似乎不见踪影,而在过去整整三个月里,有意义的调整并没有出现过!
错失机会的投资者
如果投资者错失了这次升势,并正在等待另一个进场机会,那么目前的盘整/调整是让我们进场的好机会。
我们通常听到最多的抱怨是股市经过三个月的升势后,股价有点“过高”,但大家不可以忘记,股市今天的价格反映了投资者对经济未来六个月的展望,如果我们老是以“11月的价格”来相比,投资者如果想再进场就比较困难。
那些不愿意以“市价”进场的投资者就好像那些认为食物价格比三个月前高而拒绝进食的人。不过,我们当然可以选择不作投资,但我们总不可能饿着肚子。可是,历史教训我们,当每个人都进场时,大部分投资者都会一窝蜂进场,即当价格飙升,而每个人都在赚钱的时候。这跟产业市场是不是很相似?我们都不愿意在楼价便宜时买楼,但当楼价高企时,买楼的人却大排长龙,就是因为怕输的心理?
投资者将会很快再次进场,因为在多个原因下,股价今年很可能会升得更高。而买家只会在海峡时报指数升至4,000点才会蜂拥而至?? !! 噢,这只是开个玩笑!
调整不会维持过久的原因
正如之前提到,有意义的调整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对于那些还未有进场及那些最近把手头上的股票卖出的投资者来说,当然希望调整的幅度比较大。
健康的调整对股市的长期走势是好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约10%或更大的调整幅度可能不会出现。
除非基本环境出现变化,即刺激这次升势的理由消失了,否则,任何调整应被视为一个进场的好时机。首先,这次的升势是受到热钱流入股市所推动,而除非美国及日本突然把印钞机的插头拔出,否则,金融系统还有很多流动资金来等待弱势时出击。热钱、存放在低收益资产的资金及闲置着的资金正等待进场,并会为股价带来支持。
QE III 注入了大约450亿美元于金融系统中,而这些资金需要找到一个落脚点。除了投资于低收益资产像政府债券(回报很低)外,部分资金将会流向股市,以寻求较高回报,况且目前的风险胃口已经增加。环球经济重新带来的信心也将会逼使资金买入美国债券,因此,股市将会成为其中的一个受惠者,因为人的贪念会支配这些资金寻求风险较高的资产。
除了因为政府大量印刷钞票而流入的资金,以及高风险资产受追捧成为大势所趋外,另一个将会继续推动股市走高的重要因素是,闲置着的资金正等待着进场。
这些资金是属于那些错过了这次升势的投资者,他们是最焦急的一群,而焦急的意思是他们将会为利而变得贪婪并害怕再次错失机会。这些投资者只是在等待调整或乐观催化剂的出现,好让他们再次进场。
看不到会令这个小型牛市结束的理由
没错,美国股市进入了调整模式,而亚洲股市开始跟随,因为害怕美国联储局会提前结束刺激措施。可是,美国经济还未有完全恢复过来,让联储局可以这样做。因此,联储局很可能会采取这个步骤的“谣传”只不过是牛市想找借口稍作喘息。
有消息指出,中国政府要求地方当局限制产业买卖,令上海综合指数下跌3%。这则新闻可能会令人真的有点担忧,但地方政府一直以来都阳奉阴违,理由是减少卖地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收入,而这正是为何中央政府花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未能抑制楼价。
除非新的危机出现,或者是各国政府的政策出现基本变化,否则目前的调整可被视为一个技术性的调整,并不会改变今年的上升趋势。
上证综合指数预期会在2,230至2,250点找到支持,而海峡时报指数、道琼斯工商指数及恒生指数则分别将会在3,160至3,230点、13,450至13,600点及22,000至22,400点找到支持。
Source/Extract/Excerpts/来源/转贴/摘录: 新加坡股市资讯网
Publish date: 22/02/13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